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别样意义的“父亲节”

时间:2016-06-22 09:26
  当70多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的硝烟己淡出我们的视线时,却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无法忘怀,那就是曾经与日本侵略者誓死战斗的英雄先辈们----中国军人。在国难当头,他们毅然走上战场浴血奋战,抵抗外侮,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撼人心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大无畏的英雄史诗,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的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老兵们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我们这群来自民间的的志愿者,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职业,但我们对抗战老兵们都怀有同样的特别情怀,那就是“关爱他们”。
 
  2016年6月19日,正值“父亲节”之际,一大早,我和姜总、范南虹、李如玉、关惠芹、孙总、老徐等一行8人,自驾车从海口出发,到琼中县黎母山镇和儋州市峨蔓镇看望秦崇议和许乃斌两位抗战老兵。
 
  秦崇议:出生在广西容县,今年96岁了,为了报效祖国,抗击日寇,17岁时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报名当兵,1941年加入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任上尉技术兵,在缅甸的几次大硬战,他都参加了,冲锋陷阵,英勇杀敌。1942年4月17日,在缅甸古皮地(音)对日作战时,左大腿被日军的机关枪打中,血流满地,由于当时远在异国他乡,战场上缺医少药,错过了医治的最隹时机,以致大腿被截肢,成了“独腿老兵”。
 
  回国后,秦老被安置在部队医院。解放后因为秦老是国军老兵,被遣送回广西容县家里。文革时期,又祸不单行,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份子,入狱11年。秦老的儿子秦宏铭由于当时的家庭背景,在家乡已无立足之地,只好带着母亲离乡背井,颠沛流离,一路逃荒到了海南,几经碾转终于在琼中县的黎母山区大木村才安顿下来。到了80年代,秦老刑满出狱后,也来到海南,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纵观秦崇议老人的一生,早年戎马征程,之后又受尽凌辱委屈,颠沛流离,生活上贫困潦倒。由于腿部截肢受伤,经常疼痛不已,年老体衰,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加上眼睛又得了白内障和青光眼,两眼凣乎看不见了。
 
  临别时,秦老的儿子秦宏铭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放,豪啕大哭:“只要政府承认我父亲对抗战有功,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下午,我们一行又驱车赶到儋州市峨蔓镇南湖村看望许乃斌老人。
 
  许乃斌:今年95岁,由于生活条件艰难,许老背部佝偻得非常厉害,但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仍带有军人气质,一奌也没有迟滞垂暮之感。
 
  刚见面时,许老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已珍藏的黄埔军校校史手册,指着四分校里的同学录上自己的像片,还抱出二大本台湾编?的黄埔军校校史及国军人员名单。
 
  在黄埔军校传奇的校史中,记载着两代人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就是许乃斌父子,由于许老的的父亲也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军,影响很大。在父亲的鼓励下,1941年春节,徐老乘着小木船,冒着日军对琼州海峡的封锁,到达湛江后,又几经周折后碾转到贵州独山,报考黄埔军校四分校19期9队通讯技术班,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导致国军部队缺员严重,学期还没毕业,就奔赴前线,在四分校韩汉英中将(海南文昌人)带领下,全校师生4000多人誓师出发,5天急行军400多公里,开赴广西的南丹和河池等地,到达预定战场后,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许老所在的通讯连负责在战场上敷设通讯线路,冒着枪林弾雨,曾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至今回忆起当年,还心有余悸。日本投降后,许老几经周折,回到海南家乡。
 
  许老指着挂在墙上的几十张不同时期的像片,感慨地说:与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们相比,我巳经是够幸运的了。
 
  临别时,许乃斌老人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父子都是黄埔军人,而现在我的孙子也在海口地区的海军部队服役,立志从戎,报效祖国,我们这个家庭可称得上是军人世家了”。
 
  往事渐远,但愿健在的抗战老兵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作者:陈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