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有这样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领土的完整,为了家园的安宁,不惜牺牲。70多年前,日本觊觎我壮美中华,跌蹄入侵,烧杀掳淫,便有数万万的先辈,前赴后继,投身国军奔赴抗日前线,以血肉之躯誓阻敌人入侵,捍卫家国。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守土抗战。那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激烈厮杀!可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群体,也恰恰是被他们所誓死守卫的民族无情辜负的一个群体!抗战胜利后,因为某种原因,他们的抗日功绩被抹杀,他们的英雄事迹被雪藏。

如今,他们都是至少超过95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有的已经是百岁老人,风烛残年,战伤、疾病、衰老,他们绝大多数人生存条件艰难,以病弱之躯苦苦挣扎,他们所渴望的是被他们守卫的国家和民族对他们的肯定,是身为军人为国而战的荣耀。我们关爱老兵志愿者组织,就是去看望这些老兵,去肯定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牺牲、付出与隐忍。

今天上午7点半,海口的6人在省图书馆集合,前去文昌火车站与从三亚坐动车赶到文昌的陈梓坚会合。姜总为首次活动做了精心准备,制做了衣服、定购了鲜花、为老兵准备了“抗战英雄”的绶带、以及海南关爱队的横幅;如玉幼小的儿子昨日就生病发高烧,为了不缺席今天的天活动,她暂时抛下母爱,选择了一种大爱的行动——看望抗战老兵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敬意;南侨机工的后人叶军老师和他的夫人为志愿者带来了《喋血滇缅路》书籍赠送。

上午9时半,在文昌火车站与陈梓坚会合后,第一站到达文教镇三加村邢定标老人家。老人是1915年生人,今年101岁了。身板还很硬朗,他自述是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8总队学员,曾以学生兵和其他学员组成连队编入张光琼师长所在部队,参加了桂南会战,并于1940年在博罗战役中受伤。我们查询资料,得知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学员确1940年,因战事吃紧,全体师生被编入队伍参加,并要求星夜出发,限期到达作战地点,在协助前方部队撤退后,学员们又迁往贵州独山继续军事学习。而张光琼师长也确有其人,在1940年任国民党第65军187师师长。到达邢定标家后,我们为老人送上了鲜花,披上了鲜红的绶带,送上了单董捐赠的饮料,并转达了群内所有关爱老兵志愿者对老人的问候,老人很激动、很开心,拉着我们看他自己整理出来的简单的生平。


看望老兵名单:邢定标、陈立轩、张修隆、潘先焕
参加活动志愿者:姜博宁、陈梓坚、如玉、叶军夫妇、辛摄影师、范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