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华夏伤,
客家男儿赴疆场。〈注1〉
六大会战功勋在,〈注2〉
率部远征军威扬。〈注3〉
注1:
罗卓英(1896—1961),客家人,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注2:
抗日战争时期,罗卓英将军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
注3:
1942年4月,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率十万远征军出国抗战。
罗卓英出身农家,幼年既耕且读,7岁入私塾启蒙,后入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
1918年中学毕业后北上,报考保定军校不第,次年考上该校第八期炮科,与同学陈诚结为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1922年6月军校毕业回到家乡,先后任大埔中学教务主任、湖山官学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
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
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正式投身于军界,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任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此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师长陈诚)、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三十三旅旅长、第十一师副师长、第十一师师长。
1928年秋,因其"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18军副军长。嗣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先后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对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围剿,晋衔陆军中将。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