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梅州秋高气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在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李建华先生带领下,部分志愿者参加了在大埔县看望抗战老兵的活动,活动共看望了五位老兵,看望中志愿者们送上了协会的致敬金和叶剑英基金会的关爱金及部分水果。老兵爷爷看到志愿者的到来非常高兴,对志愿者们的关爱活动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英雄家属也再三对捐资人表示了谢意。临近中午,志愿者们在一棵大树下,一块面包,一瓶矿泉水就解决了午餐。
怀着一颗对抗战老兵的关爱之心,名誉会长和志愿者们,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走在大埔的乡间小路上,慰藉老兵,触摸那个时代的印记。
第一位 温杏和老爷爷,92岁,老英雄1941年加入第四军团59师176团第3营迫击炮排。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桂柳追击作战。后来被整编到20军133师399团一营。1948年4月时投诚,参加过抗美援朝。
温杏和老爷爷卧床已经很久,听到志愿者的到来,老人家睁开了双眼,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老人家的子女很孝顺,专门给老人家准备了特殊的床垫,虽然老人家已经卧床了很久,但子女的孝顺让志愿者感到心中暖暖的。临走前,李建华先生在留言本上写下了“祝温杏和抗日老英雄早日恢复健康,抗日卫国,英勇杀敌的爱国情怀永远是我的榜样”。
第二位 李耀中老爷爷,93岁,又名李土生,1942年入伍,中央军陆军第4军军部直属辎重团通信排兵,后升为上士文书 ,1942年参加赣东宜黄战役;1944年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郴州战役。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回乡。老人家身体健康,见到志愿者的到来十分高兴,拉住志愿者的手讲起了抗战历史,笑言“舍不得娇妻做不了好汉。”并将其写的一首诗与我们分享“丈夫立志出乡关,未曾立功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大丈夫献身卫国,好男儿壮志凌云。”短短的几句词,饱含了老英雄的爱国情怀,这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永远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第三位 黄样华,98岁,1943年,被补充到国军第4军59师175团通信排当士兵,1944年长沙会战,随部队一直退到湖南郴州,日军投降后部队开到江西南昌整编,后经九江到南京,1948年调防到江苏淮阴市淮安县、扬州、镇江守长江。这位参加过长沙会战的老英雄,身体非常棒,虽已98岁高龄,但耳聪目明,丝毫不像一位马上进入百岁的老人。老人九死一生,生活乐观,墙上还挂上了习主席的寄语,使我们深受教育。
第四位 童炳坤,94岁,在廣東省賑濟會救助總隊工作,后被調到65軍軍部當文書,在英德和日本鬼子打過仗,后又回到江西三南駐扎。抗戰勝利,全國歡欣鼓舞,後軍部空運西安,升任少校參謀,負責人事調動工作。(還在西北大學夜校讀了兩年書)。1949年部隊奉命進川,1949年底不久在成都雙流起義。童老是曾任少校参谋,老人家十分感恩协会给予的关爱,家属也是再三表示感谢,临近分别老人家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第五位 叶再喜,92岁,1941年当兵,抗日国军,参加过汕头抗战。文革时期档案遗失,身体留下的几个弹痕,老人身体非常硬朗,耳朵却已经聋得厉害。叶老看到志愿者的到来,从来都很少讲话的他却十分的兴奋,虽然耳朵不好使,但却却依然与志愿者侃侃而谈,他的家人都感到很吃惊。叶老说“我有一件你们志愿者身上穿的黄衣服,我还珍藏了很多慰问信封........”家属说老人家由于大脑不好使有时连家人都不认识,但今天却一见到你们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志愿者的到来勾起老人过去的记忆。看到老人家的变化,我们志愿者感慨万千,老人家缺钱吗?他们不缺,他们缺少的是一种陪伴,哪怕是陪他坐一下,聊一聊,他都十分满足。
“关爱抗战老兵”,这是一条心灵和历史共鸣的感恩道路。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曾经亲历过那场战争的抗战老兵大都离开了人世,就算是仍健在的也大都是耄耋之年。“关爱抗战老兵”,向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慰问看望抗战老兵,学习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让历史说话”,倾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故事,再现那段悲壮而屈辱的历史,并抢救性地记录和整理真实抗战史料,以铁的证据回击种种歪曲和美化侵华历史的丑行。
老兵在风中,关爱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兄弟姐妹加入,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
………………………………………………………………………………………………
关爱抗战老兵,我们在行动!如有抗战老兵线索请拨打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0753-2191698。
协会捐款账号:
户名: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
账号:4419400104000345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新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