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注历史,关爱抗战老兵---蕉岭篇

时间:2015-09-04 09:25

广东梅州是抗战时期的兵源大市,从2009年12月,梅州志愿者找到第一位抗战老兵杨运星起,到目前为止,已寻访到250多名抗战老兵,其中目前健在的197名,人数居广东省首位。2014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梅州有谢晋元、黄梅兴、姚中英、姚子青、罗策群、刘子超等,英烈名录中蕉岭县谢晋元少将入选。蕉岭县(全县共有将军29人,上将1人,中将9人,少将19人。)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广东镇平(今蕉岭)人,二次大战期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军官,民国抗日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部参谋(参议官)、旅部参谋主任等。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蕉岭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2月,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坚守4天4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被当时的报纸媒体与楚汉相争时田横的八百义士作比较,被称作是“八百壮士”,而谢晋元的英名也被人民广为传颂。1941年4月24日被刺身亡。

2014年10月梅州成立以“关注历史,关爱抗战老兵”为宗旨的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形成常态化的老兵关爱机制,正在全力寻找抗战老兵。

  以下30位蕉岭县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得到了民间关爱。 

丘成均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7年7月7日

籍贯: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一队

从军经历: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舍身为国,投笔从戎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2营营长李叔阳,6连连长温烽野,6连有3个排,1排长黄石安,2排长古玺,3排长万明,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国民政府对十万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后的出路办大学补习班 技术学校 新闻班及留营等,我是留营,留营后我升任准尉副排长,在职期间曾在南京陆军第一训练处尉官大队受训三个月结业后返回原部队,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学习三个月后遣返原籍。现身处农村,子女孝顺。

钟苑辰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4年12月16日

籍贯:蕉岭县文福镇鹤湖村石坝三队
从军经历:1944年冬参加青年军209师625团2营6连,1945年抗战结束后在上海部队留营。

1949年5月在解放军三野政治部学习三个月后返乡。

刘振翘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7年6月4日

籍贯:蕉岭县三圳镇新华书店
从军经历: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舍身为国,投笔从戎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2营营长李叔阳,6连连长温烽野,6连有3个排,1排长黄石安,2排长古玺,3排长万明,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国民政府对十万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后的出路办大学补习班 技术学校 新闻班及留营等,我在杭州青年中学读初中,1949年1月学校停办解散,我转至上海华侨中学读高一,1949年8月报考华东军区军政学习后入伍。身体状况良好,享国家离休干部待遇,子女孝顺,以上信息老人口述。

徐志超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1年10月15日

籍贯:蕉岭县蕉城镇湖谷村蔗园38号
从军经历:徐志超,1921年10月15日出生,1943年7月曾获得蒋介石奖学金40元,1944年10月参加中国战区青年远征军总部《战士报》随军记者,后任209师625团涂澄清私人秘书,人事室主任,上级领导人:罗卓英1945年考入浙江大学,1946年6月3日复员,老人一生坎坷,曾在1951年被判成中统特务分子而远改内蒙12年改革开放后于1984年得到平反(摘帽),原部队战友丘廷坤少将每次台湾回乡都会与蕉岭的战友聚会。

张昌富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6年公历3月8日

籍贯:长潭镇神岗村东一队
从军经历:于1944年对日抗战期间由蕉岭中学自愿去参军,当时由梅揭师管区招兵,司令官张宗良。同年到连县整编为军政部教导第六团,团长韩建勋,我被编入二营八连,连长曾沈秀,1945年春又改编为青年远征军独立第六团,同样是二营八连,团长莫中令。

左锦秋

性别:女

出生年月:公历1925年8月3日

籍贯:松口(蕉城城南商贸中学B座5栋202室)

从军经历: 我是一名知识青年军抗战女兵,于1944年2月在蕉岭中学应征入伍为“中国知识青年远征军”的一员,当时被整编到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我安排到女青年大队三个小队当中的第三小队文化队,大队长陈志益,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后步行三天到福建上杭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男青年继续北上,女青年则全部复员回原籍,我回到晋元中学继续学习,解放后担任幼儿教育工作,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撤去教师资格职位,并把所有关于抗战证件和复员证抄没。以上信息由关爱抗战老兵梅州群志愿者徐光记录整理,老人现身体状况良好,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无低保收入靠子女负担。

徐德城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1年7月21日

籍贯:蕉岭县蕉城镇谷仓下
从军经历:1939年18岁在兴宁考上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兵科。在黄埔受训一年半的时间,毕业时成绩优异(第三名),留校当区队副队长,接收黄埔第19期学生,时任步兵科教官(当时教官分总队--分队--3个区)。1943年 第四分校学员编为边防总队开赴广西金城江驻防,防止日军攻入贵州(注:今河池市),徐老时任总队长(团长)当时校主任:韩汉英;当时62军军长黄涛,79军军长方靖,两位长官争着要徐老去当参谋。1945年抗战胜利前各分校解除,合并,徐老随后去了重庆,找校主任方军长,后留任重庆。2个月后到四川泸州任排长。后到79军当排长、连长。1949年在四川郫县起义,转到浙江杭州整训,后转南京(军政大学)学习一年到1950年,后期返回家乡,在蕉岭小学任教,以营级少校转业,当教导主任。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平反。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边防总队总队长,后至79军。

徐然永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0年10月3日

籍贯:蕉岭县蕉城镇叟乐村排二
从军经历:1939年7月,我由家乡蕉岭步行4天前往潮州抗日部队,到达部队后被编入独立第九旅副处上士文书,任职十个月后升我为司令部准尉司书。1940年7月移防至博罗显村,1941年2月份的一天因一时失神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后到军医院住院七八天,在住院期间同乡林顺和队长写信回家乡告知亲人,徐父接到书信后即派我两位堂兄前来博罗驻地急促催迫儿子辞职。老人对以前在部队的长官都清晰的记得,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副司令王俊,徐景棠。独立九旅旅长华振中,副旅长吴履逊,参谋长先是王衡后换梁劲民,以下三位团长:周文浩,陈树英,陈森连。司令部文官:副官处处长罗少章,张克光,参谋处处长:官济民。军医处处长:林绍雄,军法处处长:吴权。军需处处长:何尚文。政治处处长:李冠礼。

付学金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8年3月11日

籍贯:文福镇长隆村
从军经历: 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舍身为国,于1945年2月投笔从戎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3营营长孙忠茂,9连连长汤伦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退役后在江苏镇江接收苏北流亡青年,后到东北锦州孙度兵团警卫团任代指导员,1949年解放后参加解放军,1953年因病复员回家。

刘锦元(刘勤)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7年5月5日

籍贯:蕉城镇府前路幸福大厦A栋502

从军经历:自述:18岁那年抽丁入伍,我记得我那批兵,三圳镇就我与同村的一个兄弟一起去,早几年听说他在台湾去世了。我是1944年正月(1944年正月,梅州地区抽丁征兵不下万人),在梅县入伍的,与揭阳过来的一大批新兵组成一个运输团,一起走路到韶关,然后坐火车经衡阳到柳州。四战区的司令是我们客家人张发奎,运输团长叫叶剑光,后来(1950年之后)我才知道他是叶剑英的叔伯兄弟。1营长叫张国谋,3连长叫杨昌万。到柳州后没多久,日本人就攻过来了,我们打了败仗,往贵州方向撤退,六寨被空军误炸时我在边缘,炸弹没直接命中我,但在躲闪弹片时,我摔倒受伤,坐手术时屁股被割掉一大块肉,再也没长起来(老人站起来给我摸,我摁了一下,左股侧是凹下去的)。在贵阳,经何文达(音)排长介绍,我去安顺通讯处当通讯兵,处长叫莊清源,他是何文达的老师,也是梅州人。去了没多久,我受伤的地方旧患复发,去了贵阳留医住院,期间日本人投降。

徐万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22年公历12月20日

籍贯:蕉岭县蕉城镇桂岭大道北三巷99号

从军经历:1942年春,接家姑父曾颖(当时任65军军部少将参谋,后曾任187师师长)书信,叫我随其到英德的部队,当时部队驻扎在英德,到达部队后姑父把我安排在65军军部译电股当译电员,时任65军军长李振,后来日军从广州向韶关方向进攻,因此部队从英德撤到韶关,后到江西龙南,抗日战争顺利后部队向江苏镇江转移,后又空运到西安。1949年春,我所在部队在李振的带领下在四川成都双榴起义,起义过后我赴西南军政大学学习了8个月,同年年底可安排我参加工作,因顾虑家眷,最后由校方送我到广州,再从广州自己坐车返乡。 

钟钦盛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24年6月12日农历

籍贯:三圳镇铁西村流芳队

从军经历:1942年冬,因有个堂叔在十二集团军部当兵,通过堂叔自愿去当兵的,步行到兴宁后坐车去到翁源,到部队后被编到步兵连,连长记得叫黄神浩,半年后被调到第七补充团警卫营营部文书,警卫营营长是黄国康,问及老人部队属于哪个师管区,老人记得是肇庆师管区,司令员是古鼎华,部队到过翁源 清远 英德 肇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部队在肇庆,同年9月4日补充团整编解散,老人离开部队返回家乡

 

钟洪梅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农历1920年6月27日

籍贯:蕉岭县三圳镇上九岭村

从军经历: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人。现为桂岭诗词联学会会员,蕉岭县文化艺术协会会员,桂岭诗社社员,蕉岭县政协名誉委员。钟老人生坎坷,经历丰富。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现华东师大前身)中文系,毕业后做过库长、站长、科长、会计、国民党团长等职。所在军队——第三补给区司令部独立补给团与刘邓大军作战溃败后,被俘,先后劳动改造两次,均为三年,后政策改观,国家对国民党老兵予以赦免,有工作能力的给予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国家供养,与现工作人员平起平坐。好景不长,极左之年,钟老身受迫害。待到云开雨霁,得以复工复职。妻子已在阶级斗争中死去,儿子嫌弃老人成分不好,不予赡养。苦命老人遂养20多只鸭子,靠卖鸭蛋挣钱为生。幸而国家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老人今天能得到1000多元的救济金。生活艰难,老人心志犹坚,家中墙有字:“勿气馁,勿堕丧,要鼓起勇气实现信念,见诸事实。”2012年10月,吴逸志将军第四代传人吴育钦及丰顺县教育局长刘柏青(因吴逸志将军是丰顺人)曾拜访过老人。原部队番号:第三补给区司令部直属补给团军需主任(正团级)。 

徐道元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公历1925年7月10号

籍贯: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吉新队
从军经历:1941年春我是一名挑货物卖人力往返福建与蕉岭的人力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平远的一个接货人带到平远当地的保长那里(因当时挑货没多少钱而且肚子又饿,心想去当兵看看能不能吃饱一点),刚好南韶师管区在平远招兵就把我卖兵顶别人名额卖了出去,入伍时的部队番号是南韶师管区独立工兵11团3营8连,当时年纪小,不认识那些当官的,只记得师长叫莫福如。到达部队后又把我转编至160师479团2营重机枪连,当时一个连队有6挺重机枪,1941年冬部队开拔至长沙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当时部队被整编为65军(师)154旅,军(师)长李震,旅长郭永彪(保定生),我们部队是外围支援,没有参加主战场。1945年抗战结束前部队退到江西信丰,参加信丰战役,同年8月,部队到惠州接受日寇投降,后返回江西整编,整编完后在江西江鹰渡江参加内战,1949年解放前,18兵团司令兼65军军长李震在四川成都双榴带领部队起义,所在部队是187师,师长钟定天(五华人)。

钟国灵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公历1919年6月7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徐溪高车队
从军经历:1937年加入广州东川宪兵学校,时任指挥余汉谋,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时曾参加战斗,1939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到湘西武冈陆军军官学校18期受训两年,正式学习军事常识等,军官学校代校长李明浩,1940年冬晋升第四军270团上尉连长,军长张德灵,师长薛仲述(薛岳胞弟),270团团长何世统,1941年冬日军第三次攻打长沙,我第四军调去保卫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部,当日军到达岳麓山下,准备攻打半山上的司令部时,薛长官拍案誓言:“本长官坚决与阵地共存亡,谁敢退缩一步就杀谁”,我在任连长期间平时带兵整肃严明坚持三操两讲及爬山运动等锻炼身体,学习军事要领常识。1944年五月日本关东军第四次攻打长沙,我第四军为前线正面交锋的排头军,我第四军军长因指挥错误,不严从指挥竟遭惨败,此时我军为数甚少,行军至衡山时薛司令派来执刑的卫士出示首令予,军长张德能被就地枪决,后行军横过江西遂川 大和进行整训补充兵员,重组第四军任命新军长薛仲述,副军长何世统,整肃训练半年后行军北上至南京驻扎。1946年春因父母年迈重病而急速回家。军校经历:黄埔军校武冈分校18期,原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4军59师270团X营X营上尉连长。

李育生(李育旋)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公历1924年10月12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琉璃坝
从军经历: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舍身为国,投笔从戎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2营营长李叔阳,6连连长温烽野,6连有3个排,1排长黄石安,2排长古玺,3排长万明,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国民政府对十万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后的出路办大学补习班 技术学校 新闻班及留营等,我是留营,同年8月调我到苏州军官班训练3个月,12月份分配到扬州148旅新编17团2营4连任少尉排长。 1947年1月又调南京陆军第一训练处尉官班训练6个月,8月转回原部队。 1948年2月调南京陆军第一训练处补训总队4连任少尉排长,随后开往福建厦门整编。1949年开往汕头,解放后在解放军集中营学习思想改造3个月后遣送回家。 以上信息由老人亲笔所述,现老人身处农村耕作,无低保,身体状况非常良好,经常一个人骑30多公里的自行车去找战友叙旧。 

钟恩寿(钟镇)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农历1923年8月12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长江村下江队
从军经历: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决心说服家中年老双亲及妻儿,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2营营长李叔阳,6连连长温烽野,6连有3个排,1排长黄石安,2排长古玺,3排长万明,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国民政府对十万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后的出路办大学补习班 技术学校 新闻班及留营等,我因家中有妻儿及年老双亲选择了回家,后送侄子去南京(我哥也是国民革命军,当时在南京,后在战役中牺牲了),又返回了部队,被整编入64军156师466团,师长刘镇湘 张志岳,团长张彪,1948年参加了淮海战役,后部队战败,被俘后送至河南许昌中南军政大学指导队学习改造,1949年4月释放返回广州64军旧部,1950年解放海南后被遣送回家。1952年土地改革被口头宣布反革命罪判12年徒刑远改内蒙。以上信息老人亲笔所述,志愿者极光记录整理,现老人身体状况良好,身边无子,四个女儿均已出嫁,老人一人独居。

李岳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 农历1925年正月15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村湖坵墩八队

从军经历: 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军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我响应祖国的号召,舍身为国,投笔从戎报名入伍,番号是知识青年远征军,第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625团团长涂澄清,2营营长李叔阳,6连连长温烽野,6连有3个排,1排长黄石安,2排长古玺,3排长万明,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1946年6月3日青年军均已复员,国民政府对十万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后的出路办大学补习班 技术学校 新闻班及留营等,我当时选择留营,解放战争结束后被遣送回家,后在汕头税局属下澄海县查征所工作,当时因单位裁员只好回家务农。

曾竹清(曾志秀)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0年1月29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

从军经历:1941年军校毕业被编入暂2军特务连任少尉排长(军长古鼎华,师长温鸣剑,团长涂澄清)。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在株洲入口处遭遇日军骑兵小队,所在连被派保卫军长。待日军至,曾老参与指挥集中打骑兵,对方全军覆没。第四次长沙会战时日军采用流水式战术,边打边行军。至湖南衡阳时前方变后方,暂2军全军打游击,没有供给,军队自己养活自己,有时靠百姓接济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回乡,在兴宁起义,后被判至青岛劳改9年,1961年回乡仍受管制,又曾被发配至新疆劳改。军校经历:黄埔17期6分校步科第3小队。职务:暂2军特务连中尉副连长。 

曾繁喜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6年8月15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思山坪村

从军经历:1945年春响应号召报名参加知识青年军,在广福乐干集训后编入209师625团2营机枪2连,时任连长张树鹏,副连长陆伟善,后转至上杭,几个月后抗战结束,部队开拔往福州——浙江宁波,最后在浙江绍兴训练3个月后退役,退役后往上海留营服务一年,在江苏镇江接收苏北流亡青年,当时任上士班长,后来部队改编为202师第3团,1949年5月26日在上海全团被俘,被俘后伺机逃跑,在芜湖被遣送到广州,1950年在广州解放军第44军训练七八个月,最后在广州被遣送回家。

钟延庆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3年8月13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思山坪村

从军经历: 1942年被抽签参加由涂澄清带领的挺进中队2支队固守丰顺县汤坑镇,一年后2支队解散,1943年随老乡去桂林北站要塞工兵团,时任团长黄晋炎,1944年听消息贵阳招知识青年军,又转至贵阳参加报名,加入青年军后被编入205师613团迫击炮连,时任师长刘安祺,团长孟广珍,连长老人只记得姓杨,部队先在贵阳南门河旁驻扎,后到贵阳麦架桥驻扎。1945年抗战结束后复员,复员后回四川泸州职业学校训练一年。1948年冬转至韶关入编第62军153师458团2营6连任排长,时任军长张光琼,师长李宏达,后部队转到海南岛,在海南战役中部队惨败,于1950年7月被遣送回家。志愿者去看老人的时候老人非常开心,说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有今天,对志愿者的关爱表示万分的感谢!

曾巽德

性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20年12月2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

从军经历:军校学历: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曾所属部队及军衔职务:新20师师部少校参谋。从军经历:1939年夏天,曾老在韶关听说秋天黄埔军校在梅县招生,遂回梅县报考军校,如愿考入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毕业后,分派到肇清师管区粤保暂二军任准尉连附,(军长邹洪)。曾老不想做个三等军人,故告假回家,回去听到把兄张毅夫为国捐躯,更是铁了心想上前线,得知同村曾粤汉将军部队(新20师师长)驻扎在湘阴关王桥,投奔。1942年元旦到新20师任特务连少尉连附,部队在新墙河与日军对峙(期间调任防毒中尉军官)。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安仁县九如山跟日军交战,任上尉连长,后任师少校参谋,在茶陵给日本飞机炸伤左大腿。长沙失守后在郴州南边一带防守。抗战胜利后部队到郴州受降,后到江西临川整训,新20师番号取消后调到第四军。 

李进添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5年3月30日

籍贯: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村湖坵墩象九队32号

从军经历: 口述记录:1944年的时候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春节后在蕉岭放弃小学教员的安稳生活应征入伍,时刻准备报效祖国。在蕉岭广福乡山仔圩严格训练3个月整编待令对日抗战。集训几个月后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9师开往浙江上虞县奕亭预备军官教育训练6个月,随后青年军裁员自愿返乡务农,镇反入狱一年,罪名:历史反革命,到现在还未平反。有一个养子是当年战友的小孩(早年高位截肢),养子生有两个女儿,现在跟儿子随孙女到深圳客居,老人无收入无低保。 

郭宜富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5年10月10日

籍贯:蕉岭县蓝坊镇敬老院

从军经历:1941年冬,因家境贫穷而父亲又欠下赌债把我卖兵源卖到福建漳州利水,在利水加入了国民革命军49军79师235团迫击炮连,时任军长王铁汉,师长段霖茂,团长只记得姓吴,迫击炮连连长刘胜利,部队大大小小参加过一百多场战役,其中较大的战役有南昌会战 浙赣会战 金华战役等,较大战役作战过程中我们迫击炮连是以手榴弹响声为信号,手榴弹响了我们炮兵就开炮,在金华战役中与日军作战因头部中弹受伤,幸亏有钢盔保护,炮弹片从钢盔穿过打在我额头上,后送徐州陆军第四重伤医院,住院六个月后出院回原部队,出院时曾发证章一个,证书一本(后证章证书全给堂弟变卖)。抗战胜利后在浙江溪口接受日本投降,后送战俘到浙江余杭,接受完日本投降后调往东北沈阳,在这其间时任79师师长文礼。1948年初秋,部队在辽宁锦州北山起义,收编为林彪部四野40军炮兵第二师后备第二营,随后参加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后随部队到海南,于1950年被遣送回家,1952年落家到福建居住,1982年11月返回家乡。

汤明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1年农历6月6日

籍贯: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湖三

从军经历: 家中獨子,18歲在私塾讀書時,聽到盧溝橋事變的消息,投筆從戎,自願報名參軍。1938年3月,到龍岩師管區13連訓練,【司令長官涂思宗(蕉嶺人),連長林道遠】,訓練4個月后升為上士班長。39年調到閩粵贛邊區司令部特務營3連任上士班長,不久轉到第二支隊任支隊部傳達班班長,【支隊長涂思白(蕉嶺人)】,1940年調到潮州樟林警備司令部任中尉情報員【司令涂寬(蕉嶺人)】,後來該司令部被撤銷。民國卅年,在揭陽國民兵團部任中尉督訓員,【副團長曾亢(蕉嶺人)】,同年冬,到潮陽任合山鄉鄉隊副,潮陽陳店殺敵中隊中尉分隊長,當時日本鬼進攻到揭陽石角壩,就負責帶隊布防。期間還到普寧軍官訓練團受訓3個月,還到過澄海任鷗汀鄉鄉隊副。1945年抗戰勝利時在陳店。50年后回響務農,歷次運動未受太大衝擊。

隆隆砲響號兵吹,趁我從軍在此機。
悵望山河頻灑淚,勸君未可束裝歸。

湯老作抗战诗一首

汤宽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5年公历11月3日

籍贯:蓝坊镇大光村罗角畲

从军经历:1943年,我听到消息师管区来梅州招兵,我自愿前去报名,当时负责招兵的两位长官是张超凡 曾召钦,招兵完后由兴宁步行到韶关乐昌,再坐火车到湖南资兴县,到达战区后由正规部队接收,我所属的部队番号是暂编第二军暂第七师X团X营X连2排,排长刘汉凤,军长沈发藻,师长王岳,部队先后参加了常衡会战和湘粤赣边区作战,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部队准备北上,到达江西赣州的时候我逃跑走了回来,后一直在家务农。

梁国锋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5年7月3日

籍贯:南礤镇皇佑村横段

从军经历:抗战忆述:1942年粤东大旱,家中度日艰难。在暂七师任中校军需主任的父亲梁百朋回家见此情况,便把我带到韶关河边厂,安置在暂七师野战医院做事,书记官朱庆见我读过老书(私塾),字写得工整,便没让我做看护兵,改 做文书,拿中士薪酬。抗战胜利前夕我是上士文书。暂编第七师下辖一、二、三共三个团。师长王作华,副师长王少岳。也是梅州客家人。暂七师的横门(胸章)叫“大名”,第三次长沙会战暂七师打得不错,战区嘉奖令下来,部队代号改名“杨威”。驻地附近的群众便这样说: “大名部队哇哇叫,杨威天下顶呱呱”。

谢杨发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29年9月10日

籍贯:新铺镇东坡村河背队

从军经历:於1944年春通过一亲戚介绍(62军参谋长谢毅)由蕉岭坐货车到广州后转到韶关,当时被安排在62军151师451团机枪连当下士副班长,军长黄涛,师长张琛,团长陶相浦,连长孙国良,部队曾参加过衡阳战役,牛背脊战役伤亡惨重,记得曾共事的战友有排长李广中(广州),黄勉(梅县),上士班长林伟民(大埔),陈玉馨(广福),黄华元军部电台(南礤),谢振辉(平远),冼逸民 曹国强(广州),1947年至1949年一直在天津——唐山驻防,到1949年天津解放,1951年返乡。

赖树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0年

籍贯:旅美(祖籍:蕉岭县)
从军经历: 1940年1月,黄埔3分校16期政治课毕业,派到韶关曲江第四战区158师473团见习官(上士),司令长官张发奎,师长林廷华。当时行军穿草鞋,身背6斤米,3炒3生(因为常有日军飞机在侦查,见有烟火就会进行轰炸,所以要带上炒熟的米,以应不时之需)。

第二次粤北会战时,472团、473团掩护474团执行炸桥任务以阻止日军进攻,刚炸掉桥,就被赶到的日军2个中队用3架飞机6门钢炮围攻,474团全团覆灭。后来日军由粤汉铁路和公路进攻韶关,所在部队经龙门、新丰,退至翁源大坑口,被日军包围。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命令突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派2个师(“还我河山”部队)增援,日军发现后撤离,因当时通信落后,不知日军已撤退,穿黄军服的广东部队,与穿蓝军服的增援部队差点交火(两军仅距60米)。两军会合后奉命追击日军,获得大捷。后来部队在惠州整编,中央命令去支援香港的英军,但不到2天,香港的英军就投降了。部队就在广州花县驻扎,后来回到韶关。

1942年升上尉,调到暂二军,军长邹洪(五华人),师长张君崧。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命去支援,但还没到战事结束了,部队回广州休整。

有次随所在团的加强营去袭击日军,从清远步行120华里到广州九佛(萝岗区九佛镇), 由于汉奸报信, 日军派3架飞机侦察,部队隐蔽直至次日凌晨3点多由九佛撤出。然后突袭番禺太和, 用掷弹筒攻击敌人,消灭日军200余人,受到12集团军司令部嘉奖。后来第四战区改在广西, 在韶关曲江成立第7战区, 余汉谋任司令, 蒋光鼎任副司令, 就到第7战区。

赖老提到亲眼看到日军的残暴, 日军撤退时, 赖老所在团负责追踪, 至太岭下发现当时还有50多具中国人的尸体的燃烧. 但当时没有随军记者, 所以不能把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1944年离开部队,调到重庆战时运输队,后到广州花县。已移居美国,生活无忧, 身体健康!2013年11月9日赖老独自从美国回到老家梅州蕉岭,次日就去拜访几位黄埔同学。明年4月返美。赖老多次说到我们不应忘记抗战历史,要让子孙后代了解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已建档,旅美,未在关爱册内)

邓开育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历1919年8月3日
籍贯:新铺镇高乾村河背队43号
从军经历:於1945年1月参加国民革命军中美13特训班,在七连一排一班,连长陈振强,一排排长张超凡,一个班有16人,部队一直驻扎在蕉岭新铺直至抗战结束

---------------------------------------------------------------
关爱抗战老兵,我们在行动!如有抗战老兵线索请拨打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0753-2191698。

协会捐款账号:
户名: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
账号:4419400104000345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新南支行